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齊也

改變,慢性病的當頭棒喝


每一個人,都有過身體不舒服的經驗,大部分的人面對身體不適,往往從身體下手,一心一意的希望身體恢復無恙的狀態。而這個恢復的過程,我們卻往往沒有參與其中,而是交由醫生、護士、藥物在醫治我們的身體,我們只是在一旁渴求著、懊悔著、恐懼著。這就是現今大部分的疾病治療的歷程,不是嗎? 我們或多或少聽過身邊的人這樣的例子:身體某處疼痛,四處求醫卻找不出問題,做盡了各種檢查都顯示正常,就是不知道到底生了什麼病。 在這樣的狀態下,大多數的人會選擇不斷重覆求醫,表現得積極求助的樣子,卻在不知不覺中把「找病」這樣一個貼標籤的過程,錯當成了「處置」。 執著於慢性疾病的判定,可能要花上很多的時間與精力,即使最後我們終於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,並不等同於治療。事實上我們也很難去斷定造成慢性病的單一因素,從整體的角度來看,一個人生病的原因,可能是任何事件、狀態、環境、關係等等變因相互影響的結果。

身體不舒服的事實並不會因為你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而改變

找出一個相對應的病名而後醫治,是非常符合邏輯的醫療程序,但是在大多數的慢性疾病裡,這些生理的病痛都是我們過往如何對待身體的顯現,如果只是從生理的角度去醫治,慢性病往往會不斷的復發。 你可曾這樣思考過:身體產生任何的病痛,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?慢性病痛之所以出現,是為了讓我們關注到身體,就像一個強褓中的孩子一樣,哭是為了讓你感受到他的存在,關心他的需求。 身體藉由產生不適來提醒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,然後引發改變。因此慢性疾病本身不是問題,造成慢性病的根源才是問題。需要改變的並不是身體,而是我們對待身體的態度跟方式。 追根究底,就是我們的生活需要全面的重整,包括飲食、作息、運動、睡眠等生活方式,甚至內在的情緒辨識、宣洩舒壓、認知的重新定義...等。可是改變生活是個大工程,大部分的人處理身體可沒有那樣的耐心,只想讓身體恢復無恙,好讓我們可以繼續無視身體的存在而活著。 於是「努力找病」成了我們逃避改變自己的完美藉口,並且可以理直氣壯的把一切的責任推給別人,醫生、復健師、運動教練、護理人員......,醫生開的藥沒效就換藥,不然就換一個醫生、換一項運動、換一個看護、換一個關節、換一個器官。 當這個推卸責任的行爲仍然無法免去身體的受苦時,情緒鋪天蓋地而來,發洩在自己與身邊的人身上,於是另一個心理上的推卸責任開始了:遺傳基因問題、業障未消、前世積累、原生家庭、人際、伴侶關係...,於是找上心理輔導、身心科精神科,投入宗教信仰。治療沒效就換一個心理師、換一間廟、換一個心靈課程、換一個教會,換一個師父...,無論如何都跟自己無關,再怎麼樣也不願把自我換掉。

把一切都推給別人,比較簡單,不是嗎?

「我今天會變成這樣,都是因為以前誰對我做了什麼,如果不是因為他,我今天就不會這樣痛苦了。」

帶著無法接受、想要盡快改變身心現況的心態來處理,身體是不可能跟你合作的。因為對身體來說,它沒有被主人接納,主人只是一心想要改變它,不喜歡它現在的樣子,主人只是利用身體當作實現生命的工具,出問題的時候希望趕快修好,使得工作可以繼續進行。如果你是身體,被這樣的主人利用,你還會願意跟主人合作嗎?我們什麼時候才願意認清這樣的事實:

「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。」

無論是身體的苦,抑或心理的苦,都是我們自找的。在急著解決問題之前,何不把問題看清楚?也許你會發現需要改變的從來就不是身體,而是潛藏在我們內在更深處蠢蠢欲動的東西,那些我們不願面對的欲望、貪婪、孤獨、自卑、恐懼或其他。而在這個看清事實的過程中,療癒自然就開始了。

ॐ शान्तिः शान्तिः शान्तिः 平安平靜 齊也

15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